狂犬疫苗成功率有多高

中国人打狂犬疫苗是不是真的太多了?

最近的疫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人们在关注疫苗质量的同时,又开始重提疫苗滥用的话题。有自媒体文章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直言不讳,狂犬病的宣传在中国是一个巨大骗局,是疫苗公司与某些不良媒体以及所谓专家合作的成果!”这些文章在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人觉得中国人的很多疫苗接种存在阴谋,是医生或者官方宣传的误导结果。于是有人发问了:中国人打狂犬疫苗是不是真的太多了?

答案是:并没有。

疫苗浪费,是疾病预防的必然

我们接种疫苗是为了以防万一,而接种的结果很可能是其中的大部分疾病我们一生都不会遇到,因此可以说是“浪费”了,但就像我们购买保险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保险“被浪费”而不愿意有机会用到这份保险。

疫苗种是否属于浪费只能事后诸葛亮,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很难提前知道哪些人的哪些疾病不需要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来预防,除非是像天花这种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的疾病,或者可以通过治疗来消灭的传染病(例如丙型肝炎),否则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疫苗。而疫苗接种策略是针对大规模人群的,很难采用个体化方案,因此只能根据大部分人的情况制定防控策略,再重点关注特殊人群(例如妊娠期妇女,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具有先天性或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的人)。

因此,“超过99%的疫苗是不需要用的”,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而这种浪费,也不是只有中国才有的现象,发达国家同样存在。

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需要接种疫苗4针到5针,疫苗消耗量大,直接和间接成本都很高,如何选出真正需要接种疫苗的人群、减少不必要浪费,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狂犬病的特殊性,进一步优化接种策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谁都不愿意承担风险,如果让一个本可以预防的疾病由于接种延误而造成悲剧,是谁都无法承受的压力。因此,有专家指出:考虑到狂犬病100%的病死率,决不能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值不值得。

疫苗接种,是有效的疾病预防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成功的狂犬病控制规划由三个支柱组成:社区参与;教育、公众意识和大规模犬只疫苗接种;以及在咬伤后获得治疗。

在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许多国家开展了消除活动,例如孟加拉国于2010年启动了狂犬病消除规划,采取了管理犬类咬伤、大范围犬类疫苗接种和增加免费疫苗供应等措施,使得2010~2013年期间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下降了50%。

世界卫生组织计划2030年消除以狗为媒介的狂犬病导致的人类死亡,为实现这一任务,我们必须加强狂犬病防治策略的推广,加强狂犬病知识的宣传。因此,现在狂犬病预防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不够重视,而不是宣传过头的问题。

被猫、狗舔伤口以及与狂犬病患者接触一定要打预防针吗

有媒体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数据说事,认为“犬咬伤、猫舔舐、犬舔舐、在医院与狂犬病患者接触这4种情况的发病概率最高为1/10万”,因此就“通常不必进行暴露后处置”。但是这种说法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以上情形限定于“非狂犬病流行区”。而后还有提问:“被狗咬伤后必须要在24小时之内注射狂犬疫苗吗?”

而给出的答案也是我们最担心的错误答案——“狗咬后的处理方法应该参照WHO给出的‘10天观察法’,伤口处理消毒之后,对咬人的猫狗进行隔离观察,如果猫狗在咬伤人后的10天内没有死去,就证明它们咬人时唾液中没有狂犬病毒,不用打疫苗”。这样的误导,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专家不敢广泛宣传“10天观察法”,其中部分原因就是怕有这样的自媒体自以为是地如此误解“10天观察法”而延误疫苗接种时机。

那么,被狗咬伤后必须要在24小时之内注射狂犬疫苗吗?

答案是必须的,而且不要以为24小时内接种就能高枕无忧。暴露后疫苗接种,应该越快越好,因为病毒一旦与人的神经结合,再接种疫苗就不能保证预防成功了。如果咬伤部位是神经密集的头、面、颈部,留给人们的预防接种时间会更短,所以这些部位的暴露和其他部位的严重暴露,还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来保障预防成功率。另外即使暴露后超过24小时,只要还没有发病,都应该积极接种疫苗进行暴露后预防。

但是在现状下,我们决不能因为疫苗消耗量巨大而盲目夸大疫苗浪费的观点,发生狂犬病暴露后,如果不能确定动物健康,就必须尽快接种疫苗。